3.1.5桥梁上部结构施工(3)
(10)先简支后连续的梁,其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:
① 安装简支梁的施工应符合上述(9)的规定,当设置临时支座进行支承时,对一 片梁中的各临时支座,其顶面的相对高差应不大于2mm。
③ 对湿接头处的梁端,应按施工缝的要求进行凿毛处理。永久支座应在设置湿接头底模之前安装。湿接头处的模板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,与梁体的接触面应密贴并具有一定的搭接长度,各接缝应严密、不漏浆。
④ 湿接头的混凝土宜在一天中气温相对较低的时段浇筑,且一联中的全部湿接头应尽快浇筑完成。湿接头混凝土的养护时间应不少于14d。
⑤ 湿接头按设计要求施加预应力、孔道压浆且浆体达到规定强度后,应立即拆除临时支座,按设计规定的顺序完成体系转换。同一片梁的临时支座应同时拆除。
2)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施工
(4)箱梁混凝土宜一次连续浇筑完成,且宜采取水平分层、斜向推进的方式浇筑,水平分层的厚度不得大于300mm,各层间混凝土的间隔浇筑时间不应超过其初凝时间。
(6)梁体混凝土的抗压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1/3以上、弹性模量不低于设计值的 50%时,可对部分预应力钢束进行初张拉,但其张拉应力不应超过设计张拉控制应力 的1/3,且初张拉的预应力钢束编号及张拉应力应符合设计规定。对箱梁预应力钢束的终张拉,应在其混凝土抗压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80%、弹性模量不小于设计值的80% 后进行。设计对张拉有具体规定时应从其规定。
(7)梁体预应力孔道的压浆应符合3.1.3的规定。压浆结束后应将锚具外部清理干净,并应对梁端混凝土进行凿毛,对锚具进行防锈处理,按设计要求设置钢筋网片,浇筑封端混凝土。封端应采用无收缩混凝土,其强度应符合设计规定,并应严格控制梁体长度。
(10)箱梁的架设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:
④ 架设安装时,箱梁在起落过程中应保持水平;顶落梁时梁体的两端应同步缓慢起落,并不得冲击临时支座。
⑤ 在墩顶设置的临时支座,其形式和位置应符合设计规定,梁底与支座应密贴;4个临时支座的顶面相对高差不得超过4mm。
⑥箱梁架设安装后的吊梁孔应采用收缩补偿混凝土封填。
(11)箱梁简支变连续时的体系转换除应符合设计要求和上述
1)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梁(板)桥施工的有关规定外,尚应符合下列规定:
① 需浇筑湿接头的箱梁端部的形状应符合设计规定,预应力钢束及其他预留孔道的位置偏差应不大于4mm。
② 宜先将一联箱梁采用型钢在纵向予以临时固结,且宜在一天中气温最低且温度场均匀稳定的时段浇筑湿接头混凝土。
2.桥梁上部结构支架施工(以现浇箱梁为例叙述)
支架现浇梁施工工艺流程主要包括:地基处理→支架搭设→模板系统安装→支架加载预压→钢筋、预应力安装→内模安装→混凝土浇筑→混凝土养护→预应力张拉→预应力孔道压浆→落架、模板支架拆除。
1)地基处理与支架模板施工
(1)地基处理:地基处理形式有:地基换填压实、混凝土条形基础、桩基础加混凝土横梁等。
(4)混凝土的隔离剂应采用清洁的机油、肥皂水或其他质量可靠的隔离剂,不得使用废机油。
2)普通钢筋、预应力筋施工
(1)在安装并调好底模及侧模后,开始底、腹板普通钢筋绑扎及预应力管道的预设,混凝土一次浇筑时,在底、腹板钢筋及预应力管道完成后,安装内模,再绑扎顶板钢筋及预应力管道。混凝土采用二次浇筑时,底、腹板钢筋及预应力管道完成后,浇筑第一次混凝土,混凝土终凝后,再支内模顶板,绑扎顶板钢筋及预应力管道,进行混凝土的第二次浇筑。
3)混凝土的浇筑
(2)在直线段一次浇筑长度超过70m 时(对于小半径匝道,长度可以适当减少), 宜分段浇筑,防止混凝土因收缩和温度变化等因素引起开裂,纵向分段接缝宜设在1/5 跨的弯矩零点附近。
(1)梁桥现浇施工时,梁体混凝土在顺桥向宜从低处向高处进行浇筑,在横桥向宜对称进行浇筑。
混凝土如采用分次浇筑,第二次混凝土浇筑时,应将接触面上第一次混凝土凿毛,清除浮浆。
重点:装配式:简支梁、连续梁(先简支后连续) 安装程序、安装技术要点。湿接头识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