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2.2 支挡工程设置与施工
当路基稳定性不足时,应设置必要的支挡加固工程,用以防止路基变形或支挡路基本体或山体的位移,以保证其稳定性。常用的支挡工程类型有挡土墙、边坡锚固、土钉支护、抗滑桩等。
边坡预应力锚固可用于土质、岩质边坡及地基加固。
1.支挡工程设置
挡土墙按其位置划分为路肩墙、路堤墙、路堑墙、山坡墙、浸水墙。(识图题)
路堑墙设置在路堑边坡底部,主要用于支撑开挖后不能自行稳定的山坡,同时可减少挖方数量,降低挖方边坡的高度。
路肩墙设置在路肩部位,墙顶是路肩的组成部分,其用途与路堤墙相同,它还可以保护临近路线的既有的重要建筑物。
路堤墙设置在高填土路堤或陡坡路堤的下方,可以防止路堤边坡或路堤沿基底滑动,同时可以收缩路堤坡脚,减少填方数量,减少拆迁和占地面积。
山坡墙设置在路堑或路堤上方,用于支撑山坡上可能坍滑的覆盖层、破碎岩层或山体滑坡。
2.支挡工程施工
1)重力式挡土墙施工
(1)特点及适用条件
重力式挡土墙依靠圬工墙体的自重抵抗墙后土体的侧向推力(土压力),以维持土体的稳定,就地取材,适应性强,因而应用广泛。
缺点是墙身截面大,圬工数量也大,在软弱地基上修建往往受到承载力的限制,墙高度不宜过高。
补充知识点:重力式挡土墙墙背形式可分为仰斜、俯斜、垂直、凸型折线(凸折式)和衡重式五种。
所受土压力大小关系是:仰斜<垂直<俯斜
A、仰斜墙背所受的土压力较小,用于路堑墙时,墙背与开挖面边坡较贴合,因而开挖量和回填量均较小,但墙后填土不易压实,不便施工。适用于路堑墙及墙趾处地面平坦的路肩墙或路堤墙。(路堑墙)
B、俯斜墙背所受土压力较大,其墙身截面较仰斜墙背的大,通常在地面横坡陡峻时,借助陡直的墙面,俯斜墙背可做成台阶形,以增加墙背与填土间的摩擦力。
C、衡重式墙背在上下墙间设有衡重台,利用衡重台上填土的重量使全墙重心后移,增加了墙身的稳定。因采用陡直的墙面,且下墙采用仰斜墙背,因而可以减小墙身高度,减少开挖工作量。适用于山区地形陡峻处的路肩墙和路堤墙,也可用于路堑墙。由于衡重台以上有较大的容纳空间,上墙墙背加缓冲墙后,可作为拦截崩坠石之用。
2.施工要求
答疑解惑:补充构造图
泄水孔上下是错开布置的。
重力式挡土墙施工工序为:施工准备→测量放样→基坑开挖→基础施工→墙身施工→ 附属工程施工。(附属工程如:泄水孔、沉降缝与伸缩缝(变形缝)、锥形护坡、反滤层、隔离层)其施工要求如下:
A、挡土墙混凝土或砂浆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5%时,应及时进行墙背回填。距墙背0.5~1.0m 内,不得使用重型振动压路机碾压(震击会传递给刚性挡墙,未来会容易裂缝)。***
B、墙背填料宜采用砂性土、卵石土、砾石土或块石土等透水性好、抗剪强度高的材料。采用黏质土作为填料时,应在墙背设置厚度不小于300mm的砂砾或其他透水性材料排水层。排水层顶部应采用黏质土层封闭,土层厚度宜不小于500mm。
重点:
1、识图
2、工艺流程
3、技术要点
4、挡墙的分类(1)墙背分类(2)位置分类 这两类的特点、优缺点。